欢迎访问榆中县法院网,今天是

榆中县法院网


 

榆中最后一任知县

  发布时间:2013-10-14 09:14:40


 

一九一一年,张体信因身疾被调离榆中,此后县一级最高长官历称民政长、县知事等,所以他也成了榆中历史上最后一任知县。

离任后不出一个月,他便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张体信字芗生,天津人,名字取《礼记·礼运篇》中“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之意,生于一八四四年,三十一岁得中举人,一九零五年六十一岁时接替赵先榘任榆中知县,管理全县钱谷、刑名、教化、治安等事务。清代全国一千二百多个县按照地理位置、管辖面积、治理难易等分为不同等次,以“冲、繁、疲、难”四个字来评定,“冲”指地理位置险要、“繁”指行政事务繁杂、“疲”指赋税拖欠较多、“难”指违法犯罪多发,榆中县的等次为“冲疲”,知县一职属于“中缺”,此时恰值时局动荡、风雨飘摇之际,西北之行对年过花甲的张体信来说可能并不轻松。

张体信在榆中的事迹如今大多已不可考,史籍载他“立志忠厚、严明义正,狡猾者畏其威,纯良者感其德”,有资料显示他在一九五年初到榆中时拨钱一百六十余串与张绍庭、窦秉璋等人一起筹办榆中第一所学堂并在建成后题写了校名,在任期间他在兰州道尹彭英甲的支持下创办了金县工艺局及武威洋务房等近代工厂,但他离任后便陆续被停产关闭,只有学堂保留了下来并发展为今天的文成小学。

如今,张体信为世人所熟知主要是因为他的书法造诣以及对家乡教育的贡献。

在家乡天津,他中举后先是受聘于刚建成的会文书院,后任王庆坨镇翠文书院院长,并筹资在附近乡村设立学堂三十余处,供幼童免费就读。

一八九九年,他被选为遵化州训导,主管教育事务,当地学风因之一变。次年,八国联军入侵时途经遵化,他被拘后据理力争,厉声高喊“财不可取,官不可辱”,终使遵化全境得以保全。

张体信是津派书法的代表人物,楷、隶、行众体兼擅,字体奇伟舒张、劲挺跌宕,影响力很大,有评论称他“胸襟超迈,胆识过人,文章气节根源六经,故发挥于书法,人书并重”。他的过人之处还在于能用极软的鸡毫创作高古浑厚、典雅恣肆的书法作品,上承黄庭坚、董其昌,下启郭风惠、张鹏翼,其用鸡颖书写的隶书雄劲舒畅、荡气昂然,康有为见后评为“根抵两京,意境超绝,世所稀有。”

张体信诗书并重,其诗峻切凌霜、雅意深笃,当时辑有《重磨旧研斋诗存》,可惜大多数现在已散佚。

“天下事莫不起于州县,州县理则天下无不理”,所以历朝历代对于知县的任用十分重视,清代沿袭旧制一般都在进士、举人、贡生中择优选拔,称为“正途”出身,如榆中历任知县中,康熙年间的刘便是进士出身,还有李公鑑、王鲲化、王之鲸、蔡宇光、张体信等都是举人出身,榆中由“地鲜异产、人显杰出”的荒疆僻域发展成为雄杰荟萃的诗书之乡,历任知县功不可没,但由于年代久远,他们大多数人如同张体信一般对于榆中人来说却是鲜有所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