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中县法院网,今天是

榆中县法院网


 

对目前大学生中犯罪现象凸现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07-06 10:38:32


对目前大学生中犯罪现象凸现问题的思考

摘要目前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凸现,呈现出数量增大化、危害加剧化、模式时代化等特点。大学生犯罪现象凸现,既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也有社会及家庭等外部原因,以及学校管理上的原因。要从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几方面入手,开展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特点;原因;解决对策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部分大学生并不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反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目前高校大学生犯罪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最近几年,大学生犯罪人数和发生数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犯罪现象。本文试从目前大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导致目前大学生犯罪现象凸现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目前大学生中犯罪现象凸现的主要对策这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粗略探讨。 

1 目前大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

    1.1 犯罪数量增大化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康树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 ,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 ;在“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60% ,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2.5%。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率,占高校总人数的1.26%,而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占17%[1]大学生犯罪呈增长趋势,且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1.2 犯罪类型多样化

    与以前相同,大学生犯罪类型以财产型和伤害型为主,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利用高科技和暴力犯罪的新的类型案例,比如某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科学知识研制冰毒,从事毒品交易活动等。20050820重庆晨报则报道了一起大学生用暴力和女色操控聋哑抢劫团伙为其卖命的事件。团伙老大小羊竟是一聋哑大学生,利用暴力和美色两种方式层层操控团伙,为其抢劫财物。

    1.3 犯罪主体扩大化

    在近几年高校学生犯罪的案例当中,不仅是民办大专院校,甚至连一些重点名牌大学的大学生犯罪人数也明显增多,更有甚者,连一些博士硕士也走上了犯罪之路。同时,女大学生犯罪的数量也明显增加,在200267名犯罪大学生中,其中女大学生就有11人。[2]

  1.4 犯罪手段智能化

   目前高校一些犯罪大学生,正是利用高校提供的优越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机会实施智能犯罪,他们利用科技手段实施智能犯罪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尤其是一些具备法律知识的犯罪大学生,他们在实施犯罪的时候,具备较强的反侦察能力,并懂得如何利用法律上的漏洞来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某些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的犯罪大学生,更是以攻击各大网站为荣。

    1.5 犯罪危害加剧化

    2005年1月14下午530分,武汉网络“110接到武汉一家数码公司的报警电话,称其公司服务器被“黑客”入侵,系统崩溃。武汉网警通过侦查发现,攻击源是某大学附近的一私房出租屋,并顺利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杨某是某大学化工专业学生,经审讯,杨某交待了其利用“黑客”侵入、破坏武汉招商网等35家网站的犯罪事实。

    尤应指出的是,象这种以黑客方式侵入到公司的服务器,篡改系统、删除重要文件夹,从而可能导致系统崩溃甚至有可能造成全世界的网络受到破坏,其危害性相当严重。并且由于多方面因素,这类案件的侦破率也是相当的低。

  1.6 犯罪形式社会化

    随着校园的日益开放,以及有些高校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大学生犯罪由以前单纯的偷盗、伤害等犯罪形式,逐步向绑架、杀人、贩毒、进行非法“传销”等更具社会性质的犯罪行为转化。2005224,延边大学大二学生李响,为筹集因贪玩而挥霍一空的生活费,竟将一名13岁的小学生绑架,在残忍撕票后又向家长勒索5000元钱。[3]

2 导致目前大学生犯罪现象凸现的主要原因 

    2.1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

    2.1.1法律意识淡漠使得大学生犯罪。很多大学生压根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以为盗窃或“打架”不是犯罪,只要退赔财物、医药费就行了。大学生王某在学校食堂用餐时,三次趁人不备,拎起同学放在座位上的书包就走,获得现金、财物等近3000元。她盗窃后还不以为然,背着偷来的书包在校园里到处走,最后被失窃者认出,被判刑6个月。而大学生顾某则是因为在学校的足球比赛中吃了亏,和三名同学持菜刀前往“报仇”,最后几人分别被判有期徒刑2年至缓刑不等。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4]

    2.1.2 不甘贫穷造成大学生犯罪。据调查,贫困大学生犯罪率较高。根据致公党北京市对北京市某法院审理的100个大学生犯罪案例的调研结果。贫困大学生犯罪率较高,从在校大学生犯罪统计结果看,家庭贫困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5]贫困使一些大学生失去心理平衡,力图以违法手段摆脱困境。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因毕业以后还贷及就业压力,使得这些贫困大学生始终轻松不起来,从而导致犯罪。

    某记者通过对杭州高校密集区所在公安机关的采访调查,记录下了一个女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例:大学二年级学生小梅,一个个子瘦小、文文静静的女生在一个中午偷了同学3只手机。当事后民警问她为何要偷3只手机时,小梅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我用一只,爸爸用一只,妈妈用一只,这样多方便啊。”民警介绍,很多大学生作案目的跟小梅一样,由于家庭贫困,为了减轻父母生活负担。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2.1.3 一味追求享乐致使大学生犯罪。追求物质享受,是在目前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类需要偏斜。据有关调查,盗窃犯罪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左右,居大学生犯罪的首位。这种犯罪行为的发生大多与这些大学生追求享乐的心理需要有关。这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往往并不困难,但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成了优势需要。一旦经济“吃紧”,向家里伸手难以满足时,便产生盗窃的动机。调查显示,女生只占犯罪大学生的极少数。其中,从事卖淫和盗窃的则占到了70%,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满足享乐的追求。

    2.1.4 心理发展不成熟导致大学生犯罪。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加上大学生人生体验浅,而社会又极其复杂,故若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还表现在他们心理的脆弱性上面,被媒体热炒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北北京某高校学生马忠义携带仿真枪绑架案以及许多大学生因难以承受恋爱失意而导致的犯罪等等,都是因心理的脆弱而诱发的犯罪。“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如果在求知欲中低级的情绪体验和寻求刺激成为优势需要时,往往会迎合那些情调低下的东西或满足自我畸形的求新求奇的心理,势必会导致心理歧型从而引发犯罪。”[6]南京某高校一位女大学生煞费苦心设计作案手段实施盗窃,又将盗窃来的物品精心销毁和遗弃。被捕后她坦言:“我模仿警匪片中的情节,每次作案时都有成就感,特别刺激。”

    2.2  社会及家庭等外部原因

  2.2.1 不良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目前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一些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而现在一些不良文化更是凭借网络和媒体的广泛传播性,有蔓延开来的趋势。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大学生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变化的同时也越来越近地接近网络,如果不良社会思想文化凭借网络、媒体的传播,使学生能随便在网络上浏览到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的网页,任其发展下去,极易诱发犯罪。

    2.2.2 不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他们的家庭教育及家庭氛围的影响有着某种直接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和睦、团结的家庭会培养子女的谦逊、友爱的性格,充满火药味的家庭或者离异的单亲家庭则会使孩子形成孤僻、冷漠、暴戾的个性。不幸的家庭造就了他们的畸形性格,当他们的自尊和尊严受到伤害时,便会来报复世界。2: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一些父母用物质刺激作为调动子女学习积极性的唯一手段,而在忽视了子女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方面的进步。另外,过分关爱也可能造成孩子认知能力及适应能力障碍。如果在大学时期,稍遇挫折时就会爆炸,极有可能引发暴力与犯罪行为。

  2002年1月21西安一名大学生梁某嫌父母不做饭竟放火烧了自家屋。事后他说:“放火是叫他们回来做饭。”2001年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陈某,因事与家里闹翻,家里不再给他钱。于是他从校团委办公室窃得53张信用卡及密码条,在柜员机上透支取款27900元,后被判有期徒刑3年。

    2.3 学校教育管理上的原因

    2.3.1 学校预防犯罪教学制度不够完善。首先,是教材上的缺陷。目前高校中非法学专业学生,4年本科学习中,所开设的关于法律方面的教育,就只有《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加之院校领导对这们课程的教育教学并不予以重视,因此很多学校只是走形式,在考查学生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时,大多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而更多学生甚至连课都不来上,只是在考试前几天将老师所划重点抢背下来用以应付考试而已。

    其次,是教师水平方面的原因。许多高校法律教育方面的师资非常薄弱,而且很多教授《法律基础》这一课程的老师,并不是进行过较为系统的法学知识学习的人员,许多学校存在着教《法律基础》这一法律课程的教师,同时教授其它非法律方向课程的问题。

    再次,是教育形式上的原因。目前大多数高校虽然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但是对如法律等非专业课程,往往采取不予以重视的态度。因此,这给许多学生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只要专业学习成绩好,其它方面并不必太过在意,这其中也包含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正是这样的一种思想,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对自己要求的松散,且法律意识淡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无法律可言的心理,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3.2  学校预防犯罪学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首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方面不够完善。第一,在住宿管理方面的不足。许多大学校园,对学生采取的管理措施并不完善,尤其是晚上归宿制度上,目前大学校园中公寓围墙,除了防止车辆进入以外,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是一道风景线而已。许多大学校园,由于教学条件不完善,存在着一些男女生共住一间宿舍的现象,这样既不方便统一管理,又会使学校风气变的更加恶劣,更为那些有犯罪倾向的学生提供了方便。第二,在课勤管理方面的不足。目前在许多大学校园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课现象,而学校在这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不是很得力。点名制虽然能控制一部分学校的到课率,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反而浪费了老师和学生的宝贵时间。因为这一管理上的漏洞,使许多平时就不怎么喜欢学习的学生得以更加妄为。由于逃课,使得很多学生有大部分时间不知如何打发,从而滋生出犯罪的念头来。

    其次,对学生思想行为动态掌握方面还不够完善。一般高校每个院系都设有学生工作处,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管理。但是许多学生工作处的老师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并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一学期不在学校,而老师并不知道情况的事例时有发生,而且也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许多学生在犯罪前就已经有较为明显的迹象,但是很多老师并不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未能了解并改正学生的犯罪念头。

    再次,在学生干部、班干部管理上还不够完善。在犯罪大学生中,应该说学生干部、班干部是有效预防犯罪的第一道“保险”。因为平时他们跟同学的交流最为密切,对那些有犯罪意向的同学的行为动向也最为了解,但是许多学生干部、班干部出于种种原因,并未将之告诉老师。更没有从日常交流中纠正其想法,从而也就失去了这第一道,也是最为重要的保险,未能有效的预防犯罪。

3 解决目前大学生中犯罪现象凸现的主要对策

    3.1 学校方面

    3.1.1 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其法律意识。学校要进行全面教育,大学生中许多人仍然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如:有参加赌博的把它看成游戏;有参加打架斗殴的把这行为看成是哥们义气。针对此种现象,我们要强化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通过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知道行为的法律后果;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要使大学生培养维护法律尊严的思想感情和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使大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据调查:大学生犯罪有半数不懂法,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高校中,对于不知法,不懂法的学生现象,学校应对每个院系开展法律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在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学校应该适应大学生的要求定期开展法律教育课,这样,不但大学生减少了犯罪的可能,而且能够促使他们勤奋学习,提高他们的自我修养。

    3.1.2 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积极正确的“三观”。大学生正处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学校应开展思想道德课,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使他们成为智与德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材。

    大学生之所以犯罪的问题在于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实表明,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缺乏新的追求目标,想轻松轻松,不进行目标规划,从而造成理想缺失,结果在大学里浑浑噩噩,产生迷茫感与失落感,从而导致心理问题和疾病,走向犯罪。所以大学生进入大学适应新的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有了内在驱动力,也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避免因内心空虚和心理不健康而产生违法的念头。据重庆晨报的报道,犯罪、自杀在高校频频发生,大学生凸现心理危机。

    3.1.3  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其健康积极的心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学校关注的话题,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我想,在大学生们自我正确认识自己心理的同时、社会、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的指引,开展心理教育课和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等,为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纠正和治疗,消除他们不健康的心理,不良的习惯和他们消极的想法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坚强地面对他们应该面对的一切。          

近年来,刘海洋硫酸泼熊案、马加爵杀人案等一系列大学生犯 罪事件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谢斌强调说,“现在大学生遇到的社会问题、人际交往、学习问题越来越多,在学生已经产生严重心理障碍时再进行干预那就太晚了。”[7]谢斌介绍说,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当前尤为重要的是:第一,引导大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和自我宣泄。第二,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总之要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

    3.1.4 要进一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一个好的学校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亦然。一个学校风气的好坏,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犯罪率的高低,通常在风气差的学校,学生较正常学校的学生易于犯罪。因此,学校完善学校体制刻不容缓。从这方面来讲,学校应该完善学校体制抵制社会不良文化进入,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我们学校成立的宿舍自律委员会就是宿舍管理的成功典范,加强对学生在外租房住房的管理,要从源头上治理,扼制这种不良行为的滋生,建立建全一套安全防范管理体系,从而从学校方面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传统、作风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到一个学校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形成个有向上精神、优良传统、良好学风和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受到良好风气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把良好的传统道德和民族文化变成自身的内在修养。要加强对出现在校园主的多种思潮和文化现象的分析研究,正确引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动向;加强对校报和广播电台的指导,使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经常关心学生社团的上作,帮助他们人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使向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3.2 社会方面

    3.2.1要进一步加强公益劳动教育,让学生融入社会。我们的教育担任着为新世纪培养人才的重任,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社会各界面临的挑战,新世纪需要大批有文化、有道德、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在校大学生应定期走上社会,到工厂、农村、机关进行义务劳动。在大学生中开展公益劳动教育,可激励学生立志为祖国的富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保证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又可培养孩子参与实践的能力。

    3.2.2 要进一步采取批评与教育结合的方式,挽救失足的大学生。对于有问题或是已经违法犯罪的学生,在对其进行处罚的同时学校或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教育的方法,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在思想上进行开导。加强他们思想品德的学习,在学习上给予帮助,使他们从心理上扼制犯罪行为的产生,这样,在学校,在社会就会产生好的社会影响。南京出台新规定:在校大学生失足可以暂免起诉。以前在校大学生犯罪后,即被学校开除,而现在面对这些失足青年,政法机关为了挽救他们,采用了人性化的帮教手段,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重新成为社会有用之才。随着检察机关执法理念的转变,对一些具有可塑性的学生做出暂缓不起诉决定,通过帮教,公平、公正地处置犯罪的在校大学生。为此,浦口区检察院牵头成立了在校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并制定了在校大学生犯罪后处理实施意见,使对在校大学生犯罪后的处置有章可循,并加强与高校的协调、联系,共同做好在校大学生犯罪预防、处置工作,从而降低在校大学生犯罪率。[8]   

北京海淀法院以挽救问题少年出名的“法官妈妈”尚秀云,在处理大学生李某的案子时,采取了挽救的措施,从轻判决。大学生李某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连续作案8起,窃取同学财物价值1965元,但因其作案时精神处于抑郁状态,经司法鉴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且案发后坦白事实,主动全部退赃,故从轻判决李某犯盗窃罪,判处罚金1000元,免于服刑。 尚秀云说,因为精神疾病或心理问题而犯罪的学生,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而我们真正要做的,是通过审判把损失减到最小,通过教育让他们在自己‘污点’的地方画一个‘太阳’,最后变成一个亮点。”[9]

    3.2.3 要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管理。目前网上充诉着大量的不健康内容,许多色情、暴力网站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尽管公安部一再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但是象一些色情网站仍然屡禁不止。许多大学生正是因为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从而诱发犯罪。而一些利用网络犯罪的大学生,也正是利用学校或者网吧管理人员的疏忽,利用服务器进行远程攻击,对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制定出相应有效的措施,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于大学生在校园内上网,也应进行必要的身份登记和监控措施。

3.3 家庭教育

    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虽然大学生在认知,意志能力方面已发展得相当完善,但他们始终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因此,加强对孩子的了解,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心理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予以引导,对于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3.3.1  多与学校联系,了解其开支状况。有些家长,一味的溺爱子女,对于子女在经济上提出的要求,从未质疑过。殊不知,许多大学生正是过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经常出入歌厅、舞厅等营业场所,思想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旦需求得不到家里的满足,便产生偷盗、抢劫等犯罪念头,走上实施犯罪的道路,最终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因此,家长要经常跟学校联系,对哪些费用是否要交、交多少都要有个掌握,对子女的生活费用进行必要的了解,在满足其日常生活开支的前提下,适当给些零花钱,而不能是子女说要多少就给多少。

    3.3.2  多与子女沟通,了解其思想状况。很多家长对子女不闻不问,既不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也不关心子女的思想状况。缺少沟通使子女与家长形成了教深的隔阂,使子女产生了孤僻的性格。导致心理上的问题,极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应该多跟子女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子女的想法,并对其错误的想法进行纠正,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结语

    总之,大学生犯罪,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大学生中起着极坏的影响,已然成为摆在学校、家庭及社会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应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和原因,积极行动起来,运用各种手段,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对大学生犯罪问题进行综合治理,[10]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校园和社会秩序,保障校园和社会稳定,进而构建起一个和谐发展的大学校园。

 

参考文献:

[1]朱磊. 切勿铤而走险 [N]. 法制日报, 2002-11-14.                                                   

[2]崔杨﹑王景丽对大学生犯罪的调查及剖析 [R]. 首都女检察官,  2004-10-22                         

[3]赵中鹏. 大学生犯罪出现新类型:脆弱心理埋下犯罪苦果 [N]. 北京晨报, 2003-11-17.                    

[4]张颖. 吉林两学生恶性犯罪以身试法 被捕后毫无悔意 [R]. 中国法院网2005-03-07                 

[5]曹坤. 据调查犯罪大学生半数是法盲  贫困生犯罪率较高 [N].  法制晚报, 2005-02-22.               

[6]肖艳红.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违法犯罪 [N]. 中国教育报, 2003-6-3.                                      

[7]缪晨霞. 大学生犯罪重在心理预防 [N]. 中国青年报2005-07-06                                    

[8]王牧主编. 新犯罪学 [M]. 教育出版本社2005年版, 393-402.             

 

 

 

 



[1] 参见朱磊.切勿铤而走险. 法制日报, 2002-11-14.

[2] 赵中鹏.《大学生犯罪出现新类型:脆弱心理埋下犯罪苦果》. 北京晨报, 2003-11-17.

[3] 张颖.《吉林两学生恶性犯罪以身试法 被捕后毫无悔意》. 中国法院网2005-03-07

[4] 徐升权.《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 法律图书馆网,  2003-12-05.

[5] 曹坤.据调查犯罪大学生半数是法盲 贫困生犯罪率较高》法制晚报,  2005-02-22

[6] 祝水兴、郭强.难以理解的大学生犯罪:有的爱偷 有的“坐台”》 . 今日早报2004-02-24.

[7] 缪晨霞.大学生犯罪重在心理预防》. 中国青年报2005-07-06.

[8] 洪巧俊.法律对大学生网开一面还是培养“犯罪精英”》. 新浪网, 2003-4.

[9] 缪晨霞.大学生犯罪重在心理预防》.中国青年报2005-07-06

[10] 王牧主编.新犯罪学》. 教育出版本社2005年版, 第393-402.

 

责任编辑:陆建民    

 

 

关闭窗口